项目负责人:杨薪正(药学系副主任,讲师执业药师)
徐文友(药学系主任,教授)
项目主要成员:张崇玉(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主管药师)
廖国珍(主任药师)
雷岁合(副研究员执业药 师)
谭飞(讲师执业药师)
丁郁文(教授)
赵灵恩(副教授)
戴新涛(助教)
兰和楼(西安交大瑞鑫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高安成(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
卢亚琴(西安怡康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紧紧围绕陕西省发展现代药品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化创新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将药学专业建成陕西省示范专业,带动药物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群发展,为西安市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引领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同类专业建设和发展。主要建设内容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训基地、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及专业群建设6个方面。项目建设期限3年,总投资1200万元。
二、建设基础
1.专业开办历史、毕业生及在校生规模
药学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前身为创建于1999年的陕西卫生培训学院药学系。随着2008年9月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筹建,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于2009年9月正式成立并招收第一批药学专业学生。到目前为止,药学系共有毕业生1000余人,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
2.构建了药学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密切产学结合,打造“三个共建”。创造条件与区域医疗服务机构及各级药学单位建立校企长期合作关系,努力形成专业(专业设置、人才规格论证等)、课程(课程设置和精品课建设等)、师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三个共建”,实现学校与医院或企业、师生与企业、理论与实践“三个结合”,确保师资和教学基地资源的长久稳定,从而保证人才培养中的穿插见习、集中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
3.师资队伍
药学专业现共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研究生学历13人,学士学位26人;双师素质教师2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25%以上。26名专业课教师中,其中“双师”20人,占76.9%。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和医院工作经历。主讲教师中副高职称教师每年均为学生讲授1-2门课。
4.实习实训条件
⑴实训基地
药学专业所有的主干课程都有与其相应的实验室,如:制剂实验室1个,中草药标本室1个,药学准备室1个,分析化学室1个,分析天平室1个,解剖标本实验室8个,解剖互动实验室4个,病理、寄生虫标本室1个,形态实验室7个,形态互动实验室4个,机能实验室6个,机能虚拟实验室2个。能满足学生基础课程与公共课程的学习,并且能够满足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实践的需要,实验室开出率100%。
近3年来,承担校级以上教改课题研究2项,开展药学科研项目研究2项,《药理学》在2011年确定成为校级资源共享课。另外《药物分析》、《药事管理》、《生药学》也在2013年成为校级资源共享课。主编、副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各1种,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2种;主编校内教材《药学实验指导》;发表论文10余篇;校级教学及科研成果奖2项。
5.需要解决的问题
(1)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企业尚未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订单培养规模较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深化。
(2)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岗位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改革不够深入,人文素养不够凸显,课程建设有所滞后,不能满足药品产业发展需要。
(3)药学专业实习实训平台还未完全达到职业性、开放性的要求,药物制剂等实践教学条件还较薄弱,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尚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条件。
(4)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校内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校外兼职教师教学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需加强。
(5)社会服务的范围较窄,产生的影响较小,服务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建设思路
以陕西省及周边地区药品产业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在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与指导下,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职业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校企合作共建药学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以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双师结构队伍建设为抓手,校企共同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服务药品产业发展为宗旨,强化药学应用技术研究,大力开展药学职业培训和科技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陕西省及周边地区药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四、建设目标
1.建立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凸显药学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药学专业“三个三”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围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修订6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3种,建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完善陕西省省级资源共享课建设1门,建成校级资源共享课3门。
3.建成由药物制剂、药品营销、药品检验、药学服务等实训功能模块组成,模拟职业环境,开放、共享的药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新建扩建实验实训室9个,达到能同时满足200人实训的规模。在完善现有的40家实习基地管理的基础上,新建6家实习基地,加强内涵建设,顶岗实习达到100%。
4.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引进骨干教师1名,培养骨干教师11名;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6人,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新聘和培养兼职教师8人,使兼职教师资源库达到18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学时比例达到40%。
5.建设期内,开展药学职业培训2000人次;开展基层卫生院药学服务培训推广8项,辐射镇乡15个;为9家药学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药学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3项;面向社会提供药学科技信息服务300人次,开展药学科普教育5000人次。
6.带动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建成优质核心课程1门,培养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骨干教师2人。
五、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设思路
借助已有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与区域医疗服务机构及各级药学单位建立的校企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专业(专业设置、人才规格论证等)、课程(课程设置和精品课建设等)、师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三个共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分析社会需求,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建成和完善凸显药学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共建、三结合、三阶梯的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借助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药学服务、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管理3个专业方向班,打造药学专业办学特色,培养药学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
2.建设内容
药学专业“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企业尚未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订单培养规模不够大,学生药学人文素养不够凸显,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适应现代药学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依托“陕西省职业教育协会”下属的药品生化大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选聘药学、药物制剂、药品经营管理、医院药房管理等一线专家组建“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在其组织指导下,与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等企业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扩大订单培养范围和规模,建立企业一线人员全程参与共建凸显药学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
(1)三结合
“三结合”即药学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药学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
药学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尊重生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是药学文化之精髓,也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实施公共文化、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全程实施以“尊重生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为核心内容的药学人文素质教育,实现药学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药学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药物种植与产地加工、药物鉴别、药物炮制、药物制剂、药品调剂等能力培养过程中,将药学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如在药物鉴别能力培养过程中,将老药工艺传统药学鉴别方法(如水试、火试)与现代药学鉴定技术(如显微鉴定、仪器分析)有机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西安市药检所”和“陕西药学会”平台,发挥药学科技人员技术优势,突显药学专业服务地方药学产业发展的作用,强化“研”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作用,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药学应用技术研究,提升教师教改科研能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相长。以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为依托,校企共同参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学生就业等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已有订单培养基础上,拓展订单培养规模,与陕西各大制药企业实施订单培养,实施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三阶梯
“三阶梯”即依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按照“三结合”原则,分专业通用能力培养、职业方向能力培养、职业方向能力强化培养三层阶梯式实施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通用能力培养:第1、2学期,根据药学专业基本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结合药学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后续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平台课程,学校为主体,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参与实践教学等,校企合作实施药学专业通用能力培养。
职业方向能力培养:第3、4学期,根据学生职业取向和订单培养岗位需求,通过职业方向能力课程,学校为主体,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参与实践教学等,对学生按不同职业方向实施职业方向能力培养。
职业方向能力强化培养:第5、6学期,以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为主体,依不同职业方向进入相应的药学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完成职业方向能力的强化培养。
3.建设进程及验收要点
表4-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
项目名称 |
2015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6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7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建设目标:建立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凸显药学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药学专业“三个三”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人才 培养 模式 改革 |
预期目标:依托“陕西省职业教育学会”,通过到行业企业一线调研,校企合作开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证,修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1.选聘药学服务、药物制剂、药品经营管理、药房管理等一线专家,调整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 2.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药学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人才规格和需求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3.召开药学专业建设研讨会,论证、制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4.修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预期目标:探索实施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
验收要点: 1.制定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相应管理制度及 运行办法。 2.实施修订后的药学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探索药学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药学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和通用能力培养、职业方向能力培养和职业方向能力强化培养的路子。
|
预期目标:完善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
验收要点: 1.对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培 养模式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 总结。 2.依托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完 善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修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借助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 培养模式,打造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3个专业方向班。
|
4.建设资金投入及预算
表4-1-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资金投入及预算
单位: 万元
项目名称 |
经费 |
合计 |
2016年度 |
2017年度 |
2018年度 |
人才培养模式 |
药学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调研 |
2 |
3 |
3 |
8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9 |
11 |
11 |
31 |
专业方向化改革 |
4 |
3 |
4 |
11 |
合计 |
15 |
17 |
18 |
50 |
(二)课程建设
1.建设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修订6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3种,建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完善陕西省省级资源共享课建设1门,建成校级资源共享课3门,并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2.建设内容
根据对陕西省药学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办学情况等调研,目前药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分化形成了药学服务、药物制剂、药品经营管理三大职业岗位群,原有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需重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在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和指导下,深入药学服务、药物制剂、药品经营等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校企共同开展药学服务、药物制剂、药学经营管理三大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
根据调研,药学服务方向主要涉及药品调剂、用药指导、药库管理、静脉配置等4个岗位,涉及典型工作任务16个;药物制剂方向主要涉及各种制剂生产、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等3个岗位,涉及典型工作任务13个;药品经营管理方向主要涉及市场开发、质量管理与物流管理、零售服务等3个岗位,涉及典型工作任务10项。以上各岗位群除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与法律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外,还应具有以“尊重生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为核心的药学人文素质,做药学文化的传承者。
表4-2-1:药学专业职业技术领域、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分析
职业技 术领域 |
工作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核心能力 |
药学服务 |
药品调剂 |
1.接收、审查、调配处方 2.审核、发放药品,出院带药 3.退药处理 4.药品管理 |
1.药事管理相关 法规的理解、实 践能力 2.药物化学性质 及其药理作用分 析应用能力 3.处方设计能力 4.药品质量标准 查阅能力 5.仪器设备使用、 管理、维护保养 能力 6.合理采集、分析 数据能力 7.基本药品营销 能力 8.药品调剂能力 9.药品采购与库 存能力 10.临床用药咨询能力 11.制剂生产能力 12.质量分析能力 13.生产管理能力 |
用药指导 |
1.用药咨询 2.不良反应收集 3.处方审查 |
药库管理 |
1.制定采购计划、资质审核 2.入库验收、上账 3.药品存放管理 4.药品出库管理 |
静脉配置 |
1.审方 2.贴签摆药 3.核对、包装、贴签 4.混合调配 5.成品核对、包装、密封 |
药物制剂 |
各种制剂生产 |
1.固体制剂生产 2.液体制剂生产 3.灭菌制剂生产 4.半固体制剂生产 5.中药提取 |
质量控制 |
1.查阅质量标准 2.按照标准完成原辅料、中间产品、 成品检验 3.出具检验报告 |
质量保证 |
1.验证 2.巡场 3.GMP文件管理 4.制定SOP文件 5.质量管理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市场开发 |
1.了解药品及市场信息 2.制定销售计划 3.药品销售 4.反馈市场信息 |
质量管理与物流管理 |
1.制定采购计划 2.入库验收 3.按照GSP要求管理药品 |
零售服务 |
1.用药咨询 2.药品分类管理 3.药品零售信息汇总 |
按药学专业各职业方向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及认知规律,对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合理序化,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按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原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
专业平台课程包括人文素质课程、药学专业通用能力课程。
人文素质课程: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与法律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和药学人文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课、公共文化课、药学人文素质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其中,药学人文素质课程包括《药学人文修养》课程和校企合作搭建的药学文化节、药学文化长廊、药学科技馆、药用植物园、大学生社会实践等“五平台”。
药学专业通用能力课程:根据药学专业基本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要求,融入药学资格标准,开设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用基础化学、药用基础化学实验指导等药学专业通用能力课程。
职业方向课程有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和顶岗实习。
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根据药学服务、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管理3个不同的职业方向岗位群能力要求,分别构建职业方向能力课程。其中,药学服务方向包括《药学导论》、《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基础》等课程;药物制剂方向包括《药物制剂前处理技术》、《药物制剂分析技术》等课程;药学经营管理方向包括《医药市场营销》、《医院药学》、《药学应用》等课程。
拓展能力课程:鉴于药物制剂企业生产人员岗位和营销岗位之间的调整,药物制剂技术方向开设《医药市场营销》等课程,拓展医药营销能力;鉴于药品经营企业在主营西药的同时,常兼营中药商品,药品经营管理方向开设《常用中医药商品》、《临床药物治疗学》等课程,拓展药学商品经营管理能力。
在“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三年建设期内,将完成以下工作:
(1)在三年建设期内,开展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市场调研、行业考察、专家论证等活动,摸清各专业的岗位群及岗位能力,重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在结构上借鉴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分别反映各专业特色的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优质核心课程。
表4-2-2:药学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
实用药物学基础 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 |
1.依托西安双鹤京西药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按照校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以药物制剂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药物制剂工艺及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教学,完成《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标准修订。 2.以项目为导向,完成工学结合教学设计和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 3.引入GMP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系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聘请制药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课堂和集中实训方式完成教学,使学生具备常用药物制剂生产的职业能力。 |
校内: 杨薪正 校外: 兰和楼(西安交大瑞鑫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
(2)制定并完善《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理学》等课程标准。
(3)加强资源共享课建设,按申报计划申报《药理学》陕西省省级资源共享课。
(4)编写3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校本教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
(5)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在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根据校企合作构建的药学专业“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融入药学职业资格标准,组建由企业一线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共同开展课程建设。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在深入进行药学专业职业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药学专业通用能力和各职业方向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优选教学内容,与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开发6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3种。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基础上,以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为重点,建成2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完善省级资源共享课建设1门,建成校级资源共享课3门。
本着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原则,将《药用植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基本知识整合编写《实用药物学基础》校本教材,将《药品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药事管理法规》等基本知识整合编写《药事管理实务》校本教材;围绕“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共同开发《药学人文修养》课程;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设置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合作开发《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3种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药学专业虽已对任务驱动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是传统教学方式还占主体,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通过课程建设,以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在药学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药学典故讲授、药学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及每年校企合作举办的药学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药学特色文化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药学科技馆、药学文化长廊、药用植物园等场所,实施药学人文渗透教育,凸显药学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学生恪守以“尊重生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为核心内容的药学人文素质教育。
引进GMP仿真实训系统、市场营销教学软件、仪器分析仿真软件等构成虚拟的工作环境和制药实训车间构成的高度仿真的工作环境,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学环节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利用学校搭建的教学资源库平台,以《实用药物学基础》、《药学制剂分析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发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网上自学提供便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按课程性质实施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实用药物学基础》等课程教学中,推行直观教学法,并利用医院药房、药品仓库等进行情境教学。同时,加强开放式实训室的应用,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开展药学性状鉴定等技能训练;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培育学生药事管理工作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和药事管理能力;在《药物制剂前处理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制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将课堂搬入实训车间,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车间与教室,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三结合的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引入GMP仿真实训系统,突破教学设备数量不足形成的“瓶颈”;在《医药市场营销》等营销类课程教学中,推行情境教学法,引入教学软件,增强学生对岗位的认识,端正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3.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
表4-2-3:课程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一览表
项目名称 |
2015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6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7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建设目标:校企合作构建药学专业“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建成6门核心课程标准,2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申报省级资源共享课1门,建成校级资源共享课3门,开发校本教材3种;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
课程 体系 建设 |
预期目标:依托陕西药学理事会,通过到行业企业一线调研,校企合作初步形成药学专业“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验收要点: 1.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药学专业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分析提炼药学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调研报告。 2.校企合作初步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3.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药学专业“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论证。
|
预期目标: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验收要点: 实施“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
预期目标: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验收要点: 1.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2.依托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
核心 课程 建设 |
预期目标:通过企业调研,收集并分析岗位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制定6门核心课程标准。
验收要点: 1.组建由企业一线专家和专任教师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 2.通过企业调研,收集并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形成调研报告。 3.与西安双鹤京西药业有限公司等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制定6门核心课程标准。 |
预期目标:以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等为重点,校企合作实施《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验收要点: 1.校企合作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设计。 2.校企合作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教学课件、试题库建设。 3.校企合作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2门课程网站建设方案。 |
预期目标:校企合作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校级资源共享课及《药理学》省级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工作。
验收要点: 1.校企合作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3门校级资源共享课建设方案。 2.校企合作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3门校级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 3.校企合作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3门校级资源共享课应用效果评价。 |
校本教材建设
|
预期目标: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校本教材开发论证,完成大纲编写。 验收要点: 1.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药 学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2.校企合作完成《实用药物 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校本教材开发论证,完成大纲编写。 |
预期目标: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校本教材编写。
验收要点: 校企合作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校本教材编写。 |
预期目标:修改完善《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校本教材。
验收要点: 1.收集教材使用反馈意见。 2.校企合作修改完善《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校本教材。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
预期目标:探索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验收要点: 1.召开药学专业教学研讨 会,研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形成药学专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案。 2.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 程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
预期目标:分类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验收要点: 在《药物制剂前处理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制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将课堂搬入实训车间,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引入GMP仿真实训系统,推行“教、学、做”一体化。 |
预期目标:形成教学方法改革的阶段总结。
验收要点: 收集教学方法改革反馈资料,集体研讨并总结教学改革经验。 |
4.建设资金投入及预算
表4-2-4:课程建设资金预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
经费 |
合计 |
2016年度 |
2017年度 |
2018年度 |
课程建设 |
修订课程标准 |
2 |
2 |
2 |
6 |
核心课程建设 |
3 |
3 |
2 |
8 |
校本教材建设 |
4 |
4 |
2 |
10 |
资源共享课建设 |
12 |
11 |
7 |
30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
5 |
5 |
6 |
16 |
合计 |
26 |
25 |
19 |
70 |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思路
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重点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培养药学专业带头人,在中青年教师队伍中选拔培养骨干教师,校企合作共同开展青年教师的药品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拓展教师双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双师”素质的药学专业教学团队。
2.建设内容
药学专业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基本合理、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研究生学历13人,学士学位26人;双师素质教师2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25%以上。26名专业课教师中,其中“双师素质”教师20人,占76.9%。这部分教师,既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又具备较高的带教能力和水平,综合素质优良。专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和医院工作经历。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制定校系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一系列加强教师素质的规定,如《青年教师中长期培养计划》、《加强校级领导检查性听课通知》、《有关教师进修培训的规章制度》等,并严格按照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管理制度抓落实,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师资培训工作。对新引进的教师或实验员,试行试讲制度并保证新老教师帮教协定,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负责培养,使新教师尽快走上讲台。系部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规定一周听课两次,并且两年内最少要在医院进修两个月。逐年加大师资建设和培训的力度,特别加大专业带头人、中青年教师的建设培养,保证每门课程教师梯队结构合理,即高级职称教师、中青年教师、新进教师的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校内培养或校外引进在三年建设期内培养专业带头人一名。注重专业带头人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提高,开展国内外调研、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主持项目研究、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等方式,将专业带头人培养成熟悉药学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能站在药学行业领域的前沿,具有较高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在药学教育、教学、科研、行业等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专家。
(2)骨干教师培养
从高校引进骨干教师1人,通过校内教师遴选培养骨干教师6人。建设期内,选派谭飞、杨薪正、戴新涛、赵晓兰、张艳君、高叶等分别在药学服务、药品鉴定、药品经营管理、药物制剂、药物制剂分析、药品储存供应等方向进行培养。安排到陕西省人民医院、利君制药、怡康医药公司、西安市药检所等单位进修,参加药学应用技术培训和国内学术会议,开展药品研究与科技服务,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完成6名骨干教师培养。
(3)青年教师培养
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选择教学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骨干教师承担指导工作,对9名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及学术科研等方面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健康发展。通过3年建设,完成9名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同时7名青年教师达到“双师”素质要求,药学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
新进专业教师原则上须具有一定行业企业经历或上岗前必须到企业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提高专任教师实际操作能力。
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建立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能力锻炼制度,以提高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开发安排青年教师到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院、药品检验所开展实践进修学习,年均不少于2个月,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人才转变。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获取药学相关执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支持谭飞、杨薪正、戴新涛等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学识水平;每年聘请国内高职教育专家及行业专家进行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等专题讲座各1次,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及省市学术会议、业务培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三年培养期内青年教师团队参与完成校级以上课题研究5项、优质核心课程建设2门、校本教材3种、科技服务30人次、公开发表论文9篇。
表4-3-1:药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览表
类别 |
姓名 |
培养方式 |
主要任务 |
专业带 头人 |
杨薪正 |
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和国内教改研讨会、国内外药学相关重要学术会议,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加强专业间的国际交流,开阔视野,掌握药学职业教育发展新动向。兼任药品企业的管理职务,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开展药学研究与科技服务,主持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担任药事协会理事,开展药学科技服务,出版药学相关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提高行业和学术影响力。 |
①参加国内学习培训2次,国内培训1次,国内外药学相关重要学术会议3次。 ②主持制定药学专业中长期发展与建设规划。 ③主持药学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工作。 ④主持药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⑤主持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负责药学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⑥主持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与教材编写、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主持《实用药物学基础》校级资源共享课建设; ⑦开展药学技术服务2项。 ⑧主持科研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3篇。 |
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
|
谭飞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药学学术会议,主持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培养青年教师,负责药品市场营销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进行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医药企业进修6个月,国内培训2次。 ②参加药学专业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2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主编《实用药物学基础》教材。 ④开展药学科技服务2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 |
赵灵恩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药学学术会议,主持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培养青年教师,负责药物制剂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进行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制药企业进修6个月,国内培训2次。 ②参加药学专业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2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主持完成《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校级资源共享课建设;主编《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教材。 ④负责药物制剂方向青年教师的培养。 ⑤负责药物制剂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开展药物制剂技术服务3项。 ⑥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 |
雷岁合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药学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培养青年教师和药物检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药检所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培训2次。 ②参加药学专业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2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 ④负责药物分析方向青年教师的培养。 ⑤主持药物检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⑥开展药物检测分析技术服务2项,主持申报并完成校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 |
丁郁文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药学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协助青年教师培养和药物检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制药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培训2次。 ②参加药学专业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2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参与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校级资源共享课建设。 ④负责药物化学方向青年教师的培养。 ⑤协助药物检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⑥开展药学技术服务2项,主持申报并完成校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 |
兰和楼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药学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协助青年教师培养和药物制剂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参加制药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培训 2次。 ②参加药学专业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2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 ④协助药物制剂方向青年教师的培养。 ⑤协助药物制剂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⑥开展药学技术服务2项,主持申报并完成校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教学改革和药学科研论文2篇。 |
刘澎涛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药学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协助青年教师培养和药品市场营销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参加药品经营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培训2次。 ②参加药学专业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2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参与完成优质核心课程《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建设 ④协助药品市场营销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⑤开展药学技术服务2项,主持申报并完成校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教学改革和药学科研论文2篇。进修硕士研究生学历。 |
牟淑琴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药学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参与青年教师培养和药物检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参加制药企业进修3个月,参加国内培训1次。 ②参加药学专业学术会议1次。 ③参与1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参与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实用药物学基础》建设。 ④参与药理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⑤开展药学技术服务1项,公开发表教学改革和药学科研论文2篇。进修硕士研究生学历。 |
李勃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药学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参与青年教师培养和药物制剂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参加制药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培训2次。 ②参加药学专业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2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参与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校级资源共享课建设 ④参与药物制剂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⑤开展药学技术服务2项,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进修硕士研究生学历。 |
闫晋晋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药学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参加青年教师培养和药品市场营销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参加药品经营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培训2次。 ②参加药学专业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2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 ④参与青年教师的培养。 ⑤参与药品市场营销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⑥开展药品经营管理技术服务2项,参与完成校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教学改革和药学科研论文2篇。 |
戴新涛 |
参加国内培训、学术会议,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
①参加国内培训2次。 ②参加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1门核心课程标准修订,参编《药事管理实务》教材。 ④参与完成校级教改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进修硕士研究生学历。 |
赵小兰 |
参加国内培训、学术会议,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
①参加国内培训2次。 ②参加学术会议3次。 ③参与完成校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 进修硕士研究生学历。 |
青年教师
|
高叶 |
由廖国珍老师指导,实施药品市场营销方向培养。学校支持学历提升,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理论、药学专业会议,及时掌握国内药品经营发展趋势。 |
①参与申报省级资源共享课课程《药理学》建设。 ②参与药品市场营销实习实训条件建。 ③参与校级课题1项。 ④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
|
张艳君 |
由赵灵恩老师指导,实施药物制剂方向培养。学校支持学历提升,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理论,参加国内药学专业会议,及时掌握国内药物制剂发展趋势。 |
①参与完成校级资源共享课《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建设。 ②参与校级课题1项。 ③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 |
王红松 |
由雷岁合老师指导,实施药物分析方向培养。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理论、药学专业会议,及时掌握国内药学分析发展趋势。 |
①参与《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校级资源共享课建设。 ②参与药物检验实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③主持校级课题1项。 |
董艳霞 |
由丁郁文老师指导,实施药物化学方向培养。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理论、药学专业会议,及时掌握国内药物化学发展趋势。 |
①参与《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校级资源共享课建设。 ②参与校内药物检验实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③发表论文1篇。 |
刘阳 |
由兰和楼老师指导,实施药物制剂方向培养。企业进修6个月,参加国内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理论、药学专业会议,及时掌握国药物制剂发展趋势。 |
①参与校内药物制剂实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②参与研究课题和教材编写各1项。 ③发表论文1篇。 |
引进4人 |
其中,药物检验分析2人、药物制剂1人,药品市场营销1人 |
(4)兼职教师培养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医院、企业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通过进行职业教育相关理论学习与培训、参与课程开发及教材开发、承担专业“理实一体”的教学、进行讲座及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兼职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知识的传授及表达能力,出色完成专业教学工作。
药学系利用社会资源,聘用技能型兼职教师。不断加大投入,从与专业设置相关的行业或医院的技术、管理人员中,选聘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重点选聘名师专家、首席工程师,至少聘请1名在本省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药学方面的专家。
3.师资队伍建设过程及验收要点
表4-3-2:师资队伍建设进程及验收要点一览表
项目名称 |
2016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7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8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建设目标: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双师”素质的药学专业教学团队。 |
培养 专业 带头 人 |
预期目标:遴选专业带头人1人。通过参加国内学习培训和学术会议,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学术水平和专业建设能力。
验收要点: 1.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2.参加国内学习培训2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 3.主持药学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4.主持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制定、论证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修订; 5.牵头制定药学专业中长期发展与建设规划; 6.主持开展《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教材开发; 7.主持开展省级科研课题一项。
|
预期目标:通过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学术会议,加强专业间的国际交流,开阔视野,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学术水平和专业建设能力。
验收要点: 1.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研修、培训,更新职业教育理念; 2.主持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负责药学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3.主持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校本教材开发; 4.主持实施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主持完成市省科研课题一项; 6.开展药学技术服务1项。
|
预期目标:通过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学术会议和主持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开展科技服务,将专业带头人培养成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建树和影响力的专家。 验收要点: 1.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国内示范高职院校、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学习、研修、培训; 2.主持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负责药学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3.主持完善《实用药物学基础》、《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药事管理实务》校本教材开发; 4.主持完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开展药学技术服务1项;
|
培养 骨干 教师 |
预期目标:通过到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等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进行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使其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初步具备一定的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能力。
验收要点: 1.修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人均参加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等企业实践锻炼1个月,参加国内培训与学术会议10人次; 3.主持或参与核心课程标准开发1门、校本教材编写1种; 4.主持或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5.主持或参与药学科技服务10人次; 6.主持课题研究3项; 7.指导青年教师2人; 8.公开发表论文3篇。 |
预期目标:引进骨干教师1名。继续通过到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进行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使其进一步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验收要点: 1.人均参加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等企业进修2个月,参加国内培训与学术会议30人次; 2.主持或参与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完成校本教材编写1种; 3.主持或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主持或参与药学科技服务15人次; 5.主持课题研究4项; 6.指导青年教师9人; 7.公开发表论文10篇。 |
预期目标:继续通过到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进行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使其进一步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建成一支集教学、培训、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骨干教师队伍。
验收要点: 1.人均参加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等企业进修3个月,参加国内培训与学术会议20人次; 2.主持或参与完成《药物制剂及检测分析技术》校本教材建设; 3.主持或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主持或参与药学科技服务15人次; 5.主持课题研究5项; 6.指导青年教师9人; 7.公开发表论文11篇。 |
培养 青年 教师 |
预期目标:通过企业顶岗实践、骨干教师带教、参与技术服务、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途径,对青年教师实施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验收要点: 1.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新进专业教师到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等企业顶岗实践6个月; 3.青年教师人均参加企业实践进修1个月; 4.协助参与1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种校本教材编写; 5.参与药学科技服务5人次; 6.参与课题研究3项; 7.公开发表论文2篇; 8.青年教师学历提升1人次。 |
预期目标:继续通过企业顶岗实践、骨干教师带教、参与技术服务、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参加全国及省市学术会议、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验收要点: 1.新进专业教师到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等企业顶岗实践6个月; 2.青年教师人均参加企业实践进修2个月; 3.协助参与1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种校本教材编写; 4.参与药学科技服务10人次; 5.参与课题研究4项; 6.公开发表论文3篇。 |
预期目标:继续通过企业顶岗实践、骨干教师带教、参与技术服务、课程建设、教改课题等途径,完成9名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其中,7名青年教师达到“双师”素质要求。
验收要点: 1.新进专业教师到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等企业顶岗实践6个月; 2.青年教师人均参加企业实践进修3个月; 3.协助完成1种校本教材编写; 4.参与药学科技服务15人次; 5.参与课题研究5项; 6.公开发表论文4篇。 |
4.建设资金投入及预算
表4-3-3: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
经费 |
合计 |
2016年度 |
2017年度 |
2018年度 |
专业带头人培养 |
10 |
14 |
5 |
29 |
骨干教师培养 |
12 |
13 |
15 |
40 |
青年教师培养 |
20 |
24 |
25 |
69 |
兼职教师培养 |
3 |
4 |
5 |
12 |
合计 |
45 |
55 |
50 |
150 |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1.建设思路
根据现代药学产业对人才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药学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的调研,在“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与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药学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实习实训条件支撑。
2.建设内容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药学专业通用能力和药学服务、药物制剂、药品经营管理3个职业方向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以开放、共享的陕西药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目标,与企业全程参与药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论证、技术指导、环境打造。
通过校企合作调整现有药学实训场所功能布局,新投入820万元,添置仪器设备,模拟职业环境,新建扩建实训室9个,即模拟药房、制剂实训室、医药营销实训室、色谱实训室、光谱实训室、药理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生药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采购天然药物分析分离设备;药理学实验室采购基本动物实验仪器;生药学实验室采购显微镜等鉴别药材及饮片设备;分析化学为药学专业基础课程,进购药学专业基本实验操作仪器试剂,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有序规范,提升药学专业实验素养。
在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建成由药学服务实训区、药物制剂实训区、药品营销实训区、药品检验实训区等四大模块,构成集药学实践教学、职业培训、科研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药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成后能同时满足200人的教学实训。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实训基地运行及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实践教学,同时作为资源共享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在职业培训、科研合作、科技服务、师资培养等方面,与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陕西省及周边药学企业、对口支援学校实现共享。
药物制剂实训区:药物炮制与药物制剂前处理、药物制剂技能实训平台。围绕药学专业通用技能——药物炮制技能培养及药物制剂方向对药物制剂前处理、药物固体制剂、药物液体制剂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与陕西利君药业等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共建。将原有药学实训区的药学炮制实训室改扩建为药学前处理实训车间,添置GMP仿真实训系统和录像回放系统,完善制剂实训车间职业环境打造,改建中心试剂室。加强内涵建设,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深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改革。
药品营销实训区:药品调剂、药房管理、医药营销实训平台。围绕药学专业通用技能—药学仓储与养护技能培养及药学经营管理方向对药品调剂、药房管理、医药营销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与陕西怡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共建。以原有药学实训区为主体,完善模拟药房建设。新建医药营销实训室,添置市场营销教学软件和电子商务教学软件。
药品检验实训区:药品检验技能实训平台。围绕药学专业通用技能——药材与饮片鉴定技能培养和药品检验方向对药物定性鉴别、检查、定量分析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在现有药品检测实训区基础上,补充购置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仪等先进的符合现代药品质量分析要求的设备与设施,与西安市药品检验所合作改扩建药学显微鉴定实训室、色谱实训室和光谱实训室。与陕西省药学会开展药学科技馆后期建设,以完善药学鉴定综合实践教学、药学科技信息源开发和数字化建设为重点,拓展药学科技馆服务功能,建成集药学教学、科研、科普教育和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场所。
药学服务实训区:与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部共建医院药房和模拟社会药房,搭建药学服务实训区。医院药房设有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和临床药学观察室对外营业,供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医院药房实训。模拟社会药房,为了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药品调剂知识和技能,开展药品调剂学“理实一体”课程。模拟社会药房设有处方药区、非处方药区、中药区、非药品区、服务区、收银区等模拟分区,涵盖有清热解毒类、止咳平喘类、感冒类、五官内服类、保健食品类5个类别1000多个品种,相当于一个中小型社会药房的规模的实训平台。学生可到“模拟药房”观察药品或饮片的外形特征,锻炼认药、识药的能力,还可在其中熟悉药房常用的处方调剂流程,了解药房常用设备、用具、工作流程以及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养护,为将来的就业练好基本功。
表4-4-1:药学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
实训室 |
主要实训内容 |
建设计划 |
医药营销实训室 |
借助沙盘模拟整个医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而使学生强化 营销与管理知识,训练营销能力和管理技能,全面提高他们的 综合素质,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
完善硬件设施:电子商务沙盘模拟软件8套;电脑(含视频系统)8台;谈判桌椅8套 |
模拟药房 |
学生:训练学生使熟练掌握社会药房和医院药房两方面药学服务相关工作。 |
完善模拟药房:1.处方药区、非处方药区、中药区的设施建设;2.非药品区的硬件设施建设 |
光谱实训室 |
学生:使学生熟练掌握光谱仪器操作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光谱法掌握测定药物含量的基本方法。 教师:教师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方法,为进一步进行教学、科研工作打基础。 |
完善光谱实训室的硬件设施建设: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台 |
色谱实训室 |
学生:使学生熟练掌握色谱仪器操作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
完善色谱实训室的硬件设施建设: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实验台;通风厨;试剂耗材 |
制剂实训室 |
学生:使得学生掌握固体、液体制剂设备的操作流程,包括片剂、胶囊剂设备、注射剂生产设备 |
完善制剂实训室的硬件设施建设:注射剂灌封、质检设备;片剂生产、质检、分装设备;胶囊剂生产、质检、分装设备;原料药 |
分析化学实验室 |
学生:使得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掌握4种基本滴定操作方法;掌握分析仪器操作方法 |
完善分析化学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酸碱滴定管、永停滴定仪、分析天平、电子天平、玻璃仪器;通风橱;实验台;试剂耗材; |
药理实验室 |
学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实验操作方法 |
完善药理学实验室硬件建设:生理病理药理记录仪、张力测定仪、动物实验跳台;试剂耗材;试验台 |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
学生: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基本的的分离、提取方式 |
完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分离柱及填料、提取装置、电热套、旋转蒸发仪、水浴锅;通风橱;试剂耗材;实验台 |
生药实验室 |
学生: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熟练运用显微镜鉴别药材及饮片 |
完善生药学实验室硬件建设:显微镜(带电脑)40套、标本;实验台 |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药学服务、药物制剂、药品经营管理3个职业方向对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结合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现有药学专业实习基地。将原有的实习基地优化调整,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实习基地:4家三甲医院、4家药物制剂企业和5家药品经营企业为核心的药学专业实习基地体系。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打造职业场景和药学文化长廊,实现环境育人。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规范实训教学环节,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下,针对所有实训环节,制定《药学专业实训计划书》和《药学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编写《制药实训车间设备操作SOP》及《制药实训车间设备管理制度》等,保障药学专业实训运行的规范有序。
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以完善制度建设和规范运行管理为重点,达到学校有关实习基地建设标准。依托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校企共同制定《药学专业实习大纲》、《药学专业实习带教方案》、《药学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细则》、《药学专业顶岗实习考核方案》,确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项目内容、项目完成时间与路径、考核办法等。开展药学专业实习带教方法研讨,提高带教质量,选派药学专业教师进行巡回检查,落实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确保顶岗实习优质与安全。在药学专业实习生相对集中的实习基地组建教室,企业专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与前期课程学习形成互补,同时建立教学车间,实现实践教学的规范化。校企共同组成考核组,实施顶岗实习量化考核。
各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站”,挂靠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照药学产学研结合基地建设目标要求,依托学校建立的校企合作部和实习基地建立的校企合作站,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实习基地建设层次和水平,实现实习基地“共建、共管、共享”。
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进程及验收要点
表4-4-2: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进程及要点一览表
项目名称 |
2016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7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8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建设目标:建成模拟职业环境,开放、共享的药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优化调整现有的40家药学专业实习基地,拓展新的6家实习基地。 |
实训 基地 建设 |
预期目标:依托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校企合作初步制定模拟药房、制剂实训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和制度。
验收要点: 1.与西安双鹤京西药业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制定4个实验实训室即模拟药房、制剂实训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筹建方案; 2.初步完成4个实验实训室的设备采购及装修; 3.与西安双鹤京西药业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制定《药学专业实训计划书》和《制药实训车间设备管理制度》、《制药实训车间设备操作SOP》、《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设备操作规程》。 |
预期目标:完成校企合作制定医药营销实训室、色谱实训室、光谱实训室、药理实验室、生药实验室5个实验实训室的新建扩建方案;完成设备采购;企合作实施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和制度。
验收要点: 1.完成模拟药房、制剂实训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4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2.与西安市药检所等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完成色谱实训室、光谱实训室的新建扩建方案,开展设备采购及实训室装修前期工作; 3.与西安利君药业等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完成药理实验室、生药实验室的新建扩建方案,开展设备采购及实训室装修前期工作; 4.与陕西怡康医药公司等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建成医药营销实训室,完成设备采购及实训室装修; 5.制定《药学专业实训计划书》和《制药实训车间设备管理制度》、《制药实训车间设备操作SOP》、《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设备操作规程》。 |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各实验实训室建设,在现有实验实训室基础之上,整合资源,构建药学服务实训区、药物制剂实训区、药品营销实训区、药品检验实训区四大模块。继续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和制度。新建扩建实验实训室完成后能同时满足200人进行教学实训。
验收要点: 1.完成医药营销室、色谱实训室、光谱实训室、药理实验室、生药实验室5个实验实训室的新建并投入使用; 2.修订《药学专业实训计划书》和《制药实训车间设备管理制度》、《制药实训车间设备操作SOP》、《药物前处理实训车间设备操作SOP》、《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设备操作规程》; 3.继续完善各实验实训室建设,各实训室全面投入使用,新建扩建实训室完成后总计能同时满足200人进行教学实训; 4.9个实训室全面投入使用,同时满足教学、实验、科研的需要。 |
实习 基地 建设 |
预期目标:依托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加强原有实习基地建设,实现“共建、共管、共享”。初步制定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和制度。
验收要点: 1.与西安利君药业等10家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深化合作,召开“生产实习教学研讨会”; 2.各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站”; 3.与西安利君药业等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制定《药学专业实习大纲》、《药学专业实习带教方案》、《药学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细则》、《药学专业顶岗实习考核方案》。 |
预期目标:拓展实习基地,新建6个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施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和制度。
验收要点: 1.新建6个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实习基地共建协议; 2.各新建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站”; 3.校企合作实施《药学专业实习大纲》、《药学专业实习带教方案》、《药学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细则》、《药学专业顶岗实习考核方案》; |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新建实习基地建设以及运行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药学专业“共建、共管、共享”的实习基地体系,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验收要点: 1.召开“生产实习教学研讨会”; 2.修订完善《药学专业实习大纲》、《药学专业实习带教方案》、《药学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细则》、《药学专业顶岗实习考核方案》; 3.建成由3家药物种植企业、7家药物制剂企业和6家药品经营企业构成的实习基地体系;
|
4.建设资金预算
表4-4-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
经费 |
合计 |
2016年度 |
2017年度 |
2018年度 |
实训基 地建设 |
模拟药房 |
0 |
20 |
4 |
24 |
制剂实训室 |
20 |
50 |
75 |
145 |
医药营销实训室 |
6 |
5 |
1 |
12 |
色谱实训室 |
70 |
50 |
20 |
140 |
光谱实训室 |
30 |
3 |
25 |
58 |
药理实验室 |
20 |
20 |
50 |
90 |
天然药物化学 |
10 |
60 |
61 |
131 |
分析化学实验室 |
40 |
40 |
20 |
100 |
生药实验室 |
40 |
50 |
30 |
120 |
合计 |
236 |
298 |
286 |
820 |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建设思路
发挥药学专业及专业群师资队伍、实训平台及校企合作企业的优势,面向校企合作单位、陕西及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开展职业培训、合理用药、科普教育及药学科技信息服务。通过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带动陕西及周边地区高职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2.建设内容
(1)职业培训
积极开展多层次的药学应用技术培训工作。建设期内,面向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陕西省及周边地区制药企业,开展GMP、制药技术、药品仓储养护、药品鉴定技术等在职培训800人次;面向社会药房、连锁药店、医药公司等开展GSP培训1200人次。面向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相关培训800人次。
(2)开展药学科技服务
充分利用“陕西省药学理事会”平台,发挥药学科技人员技术优势,与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开展药学应用技术研究。为陕西省及周边药品产业发展积极开展药学科技服务工作。
面向陕西省和周边地区,开展GMP培训服务,每年选派3名教师深入药品生产一线面向广大制药企业员工开展GMP讲座、现场指导等服务工作。为4家制药企业提供制药应用技术服务,为5家药品经营企业提供GSP认证技术服务;与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3项;充分利用药学科技馆、药用植物园等优势,面向社会提供药学科技信息服务300人次,开展合理用药学科普教育2000人次。
(3)示范带动作用
在专业建设、药品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方面在西部起到示范作用,并通过校际交流等形式,辐射带动相关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建设发展。
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程及验收要点
表4-5-1: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一览表
项目名称 |
2016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7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8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建设目标:开展各类药学职业培训、药学科技服务和药学科普教育,辐射带动西部药学行业的发展 |
社会 服务 能力 建设 |
预期目标:面向陕西及周边地区开展药学应用技术研究2项。开展药学科技服务2项和药学科普教育1000人次。
验收要点: 1.与西安利君药业等药学理事会单位合作开展2项药学应用技术研究。 2.面向陕西及周边地区药品经营单位等开展药学服务职业培训200人次。 3.面向社会提供药学科技信息服务80人次。 4.开展药学科普教育1000人次。
|
预期目标:面向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陕西及周边地区开展药学职业培训800人次。继续开展2项药学应用技术研究,开展药学科技服务3项和药学科普教育2000人次,并与1所医药高职院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验收要点: 1.继续实施2项药学应用技 术研究,新开展1项药物应用技术研究。 2.开展药学服务、药物仓储养 护、药物鉴定技术等在职培训400人次。 3.开展药物制剂应用技术服 务2项,为2家药品经营企业提供GSP认证技术服务。 4.面向社会提供药学科技信 息服务100人次。 5.开展药学科普教育2000人 次 |
预期目标:面向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陕西及周边地区开展药学职业培训1000人次。完成已开展的3项药学应用技术研究,开展药学科普教育2000人次。在专业建设、药学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方面在西部起到示范作用,辐射带动1所医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建设与发展。
验收要点: 1.完成3项药学应用技术研究。 2.开展药材种植技术服务3项。 3.开展药物制剂、药物仓储养护、药物鉴定技术等在职培训400人次。 4.开展药物制剂应用技术服务2项,为3家药品经营企业提供GSP认证技术服务. 5.面向社会提供药学科技信息服务120人次。 5.开展药学科普教育2000人次。 6.辐射带动陕西医药相关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发展。 |
4.建设资金投入及预算
项目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合计 |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职业培训 |
2 |
4 |
4 |
10 |
科技服务 |
4 |
4 |
6 |
14 |
示范带动 |
2 |
2 |
2 |
6 |
小计 |
8 |
10 |
12 |
30 |
表4-5-2: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资金预算表
(六)专业群建设
1.建设思路
以原有的药学专业药学服务方向为引导,以药学服务、药物制剂、药品经营与管理三大岗位群为基础,初步确定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确定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依托现有的药学专业,逐步建设和共享现有的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专业群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群协调发展,服务区域经济。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围绕医药产业,将药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条件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应用于药物制剂技术、药品市场营销、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等专业的申报中,拟定先期建设这三个专业方向,确定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带动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的申报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医药产业发展。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与药学专业实现共享。另外遴选1所药品检验所、5个药品生产企业作为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满足专业方向学生轮岗与顶岗实习需要。
(3)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药学专业师资培养带动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现3个专业的师资互动,借鉴药学专业培养师资的方式,遴选培养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骨干教师各1人。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6名。
表4-6-1:药学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一览表
类别 |
姓名 |
培养方式 |
主要任务 |
专业带 头人 |
雷岁合 |
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和国内教改研讨会、国内外药物制剂相关重要学术会议,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加强专业间的国际交流,开阔视野,掌握药物制剂职业教育发展新动向,开展药物制剂研究与科技服务,主持课程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扩大其行业影响力。 |
①参加国内学习培训2次,国外培训1次,国内外药物制剂相关重要学术会议3次。 ②主持制定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中长期发展与建设规划。 ③主持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建设工作。 ④主持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⑤主持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团队建设及骨干教师的培养。 ⑥主持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和《实用药物学基础》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⑦开展药物制剂技术服务2项。 ⑧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3篇。 |
骨干 教师 |
杨琳媛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及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协助青年教师培养和制药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物制剂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制药企业生产岗位进修6个月,国内培训1次。 ②参加学术会议2次。 ③负责1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 ④参与药物制剂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⑥参与完成校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 |
刘阳 |
企业进修,参加国内培训、学术会议,参与课程建设,协助青年教师培养和药物分析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参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开展药物分析科技服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
①制药企业药物分析岗位进修6个月,国内培训1次。 ②参加学术会议2次。 ③负责1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 ④参与药物分析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⑥参与完成校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 |
3.专业群建设进程及验收要点
表4-6-2:专业群建设进程及验收要点一览表
项目名称 |
2016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7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2018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建设目标:运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辐射带动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发展;遴选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带头人;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骨干教师各1人;建立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实习基地 |
教学 团队 建设 |
预期目标:遴选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启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
验收要点: 1.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 教师培养方案。 2.遴选培养药品生产技术 专业带头人1人,参与国内职业教育培训1次。 3.遴选培养药品质量与安 全、药品经营与管理骨干教师各1人,参与国内职业培训2人次。 4.聘请兼职教师2人。 |
预期目标:通过企业顶岗实践、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途径,开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验收要点: 1.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带头人 参与学术会议或培训1次,主持开展药实用药物学基础核心课程建设,开展课题研究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 2.骨干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人均3个月,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1门,开发1门核心课程标准,参与课题研究1项。 3.新聘请兼职教师4人,并进 行教学能力培训。 |
预期目标:完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外聘教师的培养。
验收要点: 1.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带头人参与学术会议或培训1次,主持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课题研究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 2.骨干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人均3个月,参与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开发1门核心课程标准,参与课题研究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 3.完成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
相关 专业 课程 建设 |
预期目标:完成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验收要点: 与西安利君有限公司等企业校企合作开展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
预期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初步构建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验收要点: 1.校企合作构建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2.制定《实用药物学基础》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
预期目标:完善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建设。
验收要点: 1.全面实施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2.按照校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标准,完成《实用药物学基础》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
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
预期目标:完成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验收要点: 与西安利君药业、西安市药检所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制定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
预期目标:启动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实习基地建设。
验收要点: 遴选1所药品检验所、3个药品生产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 |
预期目标:完成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验收要点: 1.遴选2个药品生产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基地。 2.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学生顶岗实习达100%。
|
4.建设资金投入预算
表4-6-3:药学专业及专业群分年度经费预算明细表
单位:万元
项目 |
2016年度 |
2017年度 |
2018年度 |
合计 |
专业群建设 |
课程建设 |
5 |
6 |
6 |
17 |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
12 |
13 |
13 |
38 |
师资队伍建设 |
7 |
8 |
10 |
25 |
小计 |
24 |
27 |
29 |
80 |
六、预期效果分析
1.软硬件建设取得成效
本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全省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十三五”期间,通过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将构建和完善一个科学的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共建、三结合、三阶梯的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一个“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药学专业“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将实现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培养、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及上岗后的持续发展三个不同时空段内涵有机融合,使“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一系列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落实。
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完善药学专业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通过建立模拟药房、制剂实训室、医药营销实训室、色谱实训室、光谱实训室、药理实验室、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生药实验室9个实验实训室,组成药学服务实训区、药物制剂实训区、药品营销实训区、药品检验实训区四大模块。将成为药学专业及专业群学生职业技能实训的重要平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实习基地建设层次和水平,实现实习基地“共建、共管、共享”。
药学专业及专业群将在学校新一轮的建设发展期间,以创新思维和观念加速教学团队建设。经过三年的建设,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职业能力,具有“双师”结构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深化高等职业教学改革,加快课程和教材建设步伐,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构建校级和省级资源共享课、优质核心课程,来推动、加强内涵建设,整体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争取在国内高职药学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全省药学专业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三年建设期内,面向药学理事会成员单位、陕西省及周边地区制药企业,开展了GMP、制药技术、药品仓储养护、药品鉴定技术等在职培训800人次;面向社会药房、连锁药店、医药公司等开展了GSP培训1200人次。面向医疗机构开展药学服务相关培训800人次。
3.辐射和示范作用得到发挥
通过三年建设,建立了凸显药学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药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成开放、校企紧密合作型实习基地,打造一支职业教育理念先进、专兼结合、在陕西有较大影响的药学专业教学团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把药学专业建成陕西省省重点示范专业,为陕西地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引领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同类专业建设和发展。
在专业建设、药品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展药学科技服务方面在西北地区起到示范作用,并通过校际交流等形式,辐射带动相关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建设发展。
七、项目资金投入预算
表4-7-1:药学专业及专业群分年度经费预算明细表
单位:万元
项目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合计 |
合计 |
354 |
432 |
414 |
1200 |
人才培养模式 |
药学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调研 |
2 |
3 |
3 |
8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9 |
11 |
11 |
31 |
专业方向化改革 |
4 |
3 |
4 |
11 |
小计 |
15 |
17 |
18 |
50 |
课程建设 |
修订课程标准 |
2 |
2 |
2 |
6 |
核心课程建设 |
3 |
3 |
2 |
8 |
校本教材建设 |
4 |
4 |
2 |
10 |
资源共享课建设 |
12 |
11 |
7 |
30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
5 |
5 |
6 |
16 |
小计 |
26 |
25 |
19 |
70 |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
模拟药房 |
0 |
20 |
4 |
24 |
制剂实训室 |
20 |
50 |
75 |
145 |
医药营销实训室 |
6 |
5 |
1 |
12 |
色谱实训室 |
70 |
50 |
20 |
140 |
光谱实训室 |
30 |
3 |
25 |
58 |
药理实验室 |
20 |
20 |
50 |
90 |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
10 |
60 |
61 |
131 |
分析化学实验室 |
40 |
40 |
20 |
100 |
生药实验室 |
40 |
50 |
30 |
120 |
小计 |
236 |
298 |
286 |
820 |
师资队伍建设 |
专业带头人培养 |
10 |
14 |
5 |
29 |
骨干教师培养 |
12 |
13 |
15 |
40 |
青年教师培养 |
20 |
24 |
25 |
69 |
兼职教师培养 |
3 |
4 |
5 |
12 |
小计 |
45 |
55 |
50 |
150 |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职业培训 |
2 |
4 |
4 |
10 |
科技服务 |
4 |
4 |
6 |
14 |
示范带动 |
2 |
2 |
2 |
6 |
小计 |
8 |
10 |
12 |
30 |
专业群 建设 |
课程建设 |
5 |
6 |
6 |
17 |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
12 |
13 |
13 |
38 |
师资队伍建设 |
7 |
8 |
10 |
25 |
小计 |
24 |
27 |
29 |
80 |